兰心大楼

位置 圆明园路185号

建筑类型 历史建筑

兰心大楼建于1927年,共7层,名字来源于当时坐落在其旁边的,经历了三代变迁的大戏院。1927年大楼竣工后,著名的柯达公司,国民政府外交部办事处等机构都先后在此办公。它是上海最早的近代西洋风格的剧院建筑。整幢大楼呈现出现代主义风格,局部带有新古典主义装饰。

景色

兰心大楼的故事还得从兰心大戏院说起。历史的车轮倒转至1843年,上海的开埠吸引了世界另一头的外国商人来此贸易,这座东方古国的海滨之城的街道上也出现了一幅幅金发碧眼的面孔。当时,一群闲雅的英国侨民在闲暇之余组织了两个名为“浪子”和“好汉”的剧社,拉开了上海演剧活动的序幕。1866年,这两个业余剧社合并成了“西人爱美剧社”,并在圆明园路和虎丘路之间建立了中国的第一座西式剧场 — 兰心大戏院 “Lyceum Theatre”。可惜的是,第一代兰心大剧院在刚建成的第五年,也就是1871年,不幸被大火吞没。但痴迷戏剧的侨民们并未善罢甘休,一年之后,剧社集资在原址上重建了第二代兰心剧场。经过将近两年的建设,于1874年落成,新剧院仍然取名为“兰心大戏院”。

 

上海的戏剧业繁荣了多年,但到了1920年后,随着新兴的电影业崛起,剧院日渐萧条,兰心戏院也被闲置,历经五十年风霜的戏院颇显老态。不久后,第二代兰心戏院终于被拆除,从此告别了外滩。1930年,第三代兰心剧院诞生在了在如今长乐路和茂名南路转角处,并且屹立至今。而就在老兰心即将搬走之前,著名的建筑事务所通和洋行在戏院的边上建立起了如今的“兰心大楼”,大楼的名字就来源于这座经历了三代变迁的大戏院。1927年大楼竣工后,著名的柯达公司,国民政府外交部办事处等机构都先后在此办公。

 

如今,当你站在宽阔灰冷的石街上,面对着这栋用黄褐色砖石砌成的大楼,虽然它不是园明园路上最耀眼的建筑,但那一片暖黄色却带来一丝沉稳的温润。简洁中略带华丽的门楣上写着“兰心大楼” 和他的英文名称“LYCEUM”,这个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兰心学院的名字,包含着 一百多年前英国绅士淑女们对于戏剧艺术的美丽梦想,被永远铭刻在了门头的石墙之上。

建筑水彩画作者:陆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