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在面对虎丘路到一侧,曾经存在过一栋和圆明园公寓几乎一摸一样的姊妹楼,后来被称为“国泰保险公司大楼”。两楼之间的空地则被设计成了仓库,供入驻大楼的公司使用。虽然我们今天把这栋建筑称为圆明园公寓,但在它建成的年代,这里曾是相当高级的商务写字楼。
1949年后,原先驻扎在圆明园公寓中的公司洋行相继撤离,圆明园公寓成了一栋名副其实的公寓,散发出浓郁的烟火气。公寓的窗前和入口处都挂满了居民的衣裳,孩子嬉闹着跑进跑出。最初入住圆明园公寓的住客,都有一定的层次,大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关门弟子钱文忠教授一家,儿时就曾居住在圆明园公寓的3楼。
时间一晃到了2009年,经历了多年“七十二家房客”的居民使用,圆明园公寓外墙的搭建越来越严重,这栋一百多年的老建筑失去了昔日的光彩。在2009年的修缮过程中,经多方专家评定,大部分砖体都需更换,也包括门厅石柱等许多装饰构件。而用于更换此部分的材料大多来自它背后的姊妹楼“国泰保险大楼”,因为这栋可怜的建筑损坏更加严重,在把自己的建筑构件都贡献给了圆明园公寓的修缮之后,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。
两栋姊妹楼最终以合二为一的方式,恢复了它最初的风采,典型的英国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的红砖墙上,精美的砖雕点缀其间。左右两个切角的别致阳台和圆形石柱抹去了大楼棱角的生硬感,拱形的弧线与笔直线条碰撞出古典的韵味。圆明园公寓内部的木质楼梯,雕饰着精美的花草纹样,体现着19世纪安妮女王风格特有的华丽与繁复。
作为圆明园路上的“老人”,这座圆明园路上曾经的最高楼,如今早已埋没在周围高耸的群楼之间,日复一日目送着无数个令人沉醉的夜晚,不知还有多少独家的记忆等待着我们的发现。
建筑水彩画作者:陆军